微生物平板蔓延可能導致菌落難以區分,影響計數準確性。以下是處理方法和計數策略:
01、預防措施(減少蔓延發生)
添加抑制劑:在培養基中加入0.001%氯化三苯基四氮唑(TTC)或0.1%脫氧膽酸鈉,抑制細菌運動性,使菌落顯色(如紅色)便于觀察。
調整瓊脂濃度:增加瓊脂濃度至1.5%-2.0%,提高培養基硬度,限制微生物擴散。
優化涂布方法:
涂布前確保平板表面干燥(靜置10-15分鐘)。
控制接種量,避免過載(通常稀釋樣品至30-300 CFU/平板)。
采用“雙層瓊脂法”:先鋪一層薄瓊脂,凝固后再接種并覆蓋第二層。
縮短培養時間:在菌落剛形成時(如18-24小時)及時觀察,避免過度生長。
02、 已蔓延平板的計數方法
分區計數法:
將平板劃分為若干區域(如4-8個扇形區),統計各區域清晰可辨的菌落數,取平均值后乘以分區數。
僅計數蔓延邊緣以外的獨立菌落。
標記追溯法:
用記號筆在平板底部標記蔓延區域的邊界,統計未被覆蓋的獨立菌落。
估算與報告:
若蔓延面積<50%,可計數未蔓延區域的菌落并推算總量(注明估算方法)。
若蔓延嚴重,記錄為“蔓延生長”(Spreading Growth, SG)或“無法計數”(Too Confluent, TC)。
圖像分析軟件:
圖像分析軟件:
使用菌落計數儀或圖像處理軟件(如ImageJ、OpenCFU)識別邊緣清晰的菌落。
03、特殊微生物的處理
運動性細菌(如變形桿菌):
使用含膽鹽的培養基(如MacConkey Agar)抑制運動。
降低培養溫度至25-30℃(部分細菌運動性減弱)。
真菌或放線菌:
真菌或放線菌:
添加抗生素(如放線菌酮)抑制污染菌,或使用低營養培養基減緩生長速度。
04、數據記錄與報告
明確標注:在實驗記錄中注明“平板蔓延”,說明處理方式(如“僅計數未蔓延區域”)。
稀釋重復:若多個稀釋度均出現蔓延,選擇可計數的最高稀釋度結果,并結合其他稀釋度數據綜合判斷。
驗證實驗:重新優化條件(如更低稀釋度、添加抑制劑)后重復實驗。
05、參考標準
國際標準:
ISO 4833-1:2013 建議:若蔓延面積>平板面積的50%,數據無效。
USP <61>:允許報告“估計值”并注明蔓延情況。
06、示例記錄
“10稀釋度平板出現約70%面積蔓延,未蔓延區域計數為45 CFU,估算總量為150 CFU(方法:按面積比例換算)。”
“10稀釋度平板完全蔓延,標記為TC,實驗重復中10稀釋度結果為82 CFU。”